2007年,在伦敦成立了第一间工作室并销售自己的同名品牌“Chi Zhang”。
2009年, 受老佛爷百货公司之邀,在柏林销售展览Chi Zhang 2009秋冬系列,成为亚洲地区受邀第一设计师。
2010年,获邀担任湖南卫视选秀节目快男服装造型总设计师。
2013年,开出“Chi Zhang”品牌第一家自营店——北京老佛爷店。
2014年3月24日,成功举办Chi Zhang 2014秋冬时装系列发布会。
2014年5月,在侨福芳草地开设“Chi Zhang”品牌首家形象店。
2014年5月,与马爹利合作,推出了限量版花朵手绘酒瓶,有了跨界合作的一次重大突破。
2014年8月,联手张馨予,成为卫视时装真人秀节目《女神的新衣》的“黄金搭档”。
马兰欧尼学院(Istituto Marangoni)是张驰的母校。那是意大利殿堂级学府,堪称全球公认的时尚界最高学府之一。
毕业那年,张驰拿到了时装设计硕士学位。
留学意大利期间,张驰的成绩在班上一直“排第一”,老师一直表扬他“太棒了”。这样的鼓励给了张驰在时装设计领域的信心。
张驰在接受PCLADY太平洋时尚网专访时聊到:“我对自己的设计,一直非常充满自信。”于其而言,留学的很大收获并不是考试成绩拿第一,而是“一种对审美的培养”。
七八年过去了,当年留学时的“学霸”张弛,如今被媒体誉为“中国顶尖先锋设计师”。他拥有自主时装品牌“Chi Zhang”。
2014年八九月的盛夏时光,张驰忙着“缝制”《女神的新衣》。这是一家卫视的一档时尚真人秀节目。与张驰搭档的“女神”是张馨予。
在媒体上频频露脸的张驰,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热衷于社交活动的人。然而,他又解释说:“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,需要不断同外界交流,更好理解这个世界,再去设计自己的作品。这是一个成功的、商业性的、市场化的设计师必须做的事情。”
2009年4月,张驰在上海完成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次任务,举行其入道以来的首次全系列时装发布会。
那时,“很紧张,很混乱”。那场秀完成之后,张驰和三个助手“有一种哇塞,特别舒服的感觉”。张驰坦言,现在再做发布会,再也没有那种感觉,“那真的是只有第一次才能够有的那种感觉”。
按照他的理解,那种感觉就是你对所有的东西都不了解,你未知,你去尝试,等你做完了,不管它是什么样的结果,反响是什么,当然(那场秀)反响很好。当它结束之后,你会有一种很高兴、很愉悦的感觉,一定要是那种。
张驰对“Chi Zhang”品牌的未来,有着他自己的“梦想”,确切地说,应该是“目标”。
张驰希望更多传播中国文化,他“推崇的是中国制造”。“Chi Zhang”品牌未来主要的一个Slogan,也可以说是一个概念主心轴,就是“中国制造”。
在其看来,中国文化本身、中国文字以及汉语拼音,可以做得很时髦。这些是未来的“Chi Zhang”品牌发展的主调。“我要展现中国新生代的创造力。我推崇的中国设计,不是有龙有凤有刺绣的那种,而是展现新时代,是21世纪的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交融。”
这个时候,我的时装品牌“Chi Zhang”处在一个向市场化过渡的进程中。2011年1月,针对我和防毒面具之间的关系问题,我做了很仔细、很深入的研究。我也请了艺术家朋友、平面设计师朋友,与我一起探讨如何将防毒面具变成我的符号,变成一个可传播的、非常直观的元素,与此同时,它还要具备时尚度。随后,我做了很多次的尝试,如果只是把这个防毒面具进行拍照,随后印到上衣上,它会表现得很生硬。它没有具备时装化的东西。时装化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,所以引入一些女性化的元素,例如花啊、草啊。具体设计时,出了很多很多的版本。试验了三个月之后,才做成现在这种有防毒面具元素的时装。
我是北京人,我更多传播的是中国文化,推崇的是中国制造。我们品牌未来主要的一个Slogan,也可以说是一个概念主心轴,就是“中国制造”。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。就拿现况来说,我们的高级时装一直处在一个洋务运动的“崇洋媚外”过程中。很多人认为,国外的就一定好,面料要国外的。搞得设计师现在也用英文名。从我的角度来讲,我是极力想改变这种状况。
我觉得,中国文化本身、中国文字以及汉语拼音,可以做得很时髦。这些是未来的“Chi Zhang”品牌发展的主调。我要展现中国新生代的创造力。我推崇的中国设计,不是有龙有凤有刺绣的那种,而是展现新时代,是21世纪的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交融。
不过,说到留学,学习先进的思想、文化,这并没有错,因为人家确实有先进的东西。你只有学习当下先进的语言、先进的思想、先进的世界观,你才能设计好的东西。我是中国人,我是北京人,我很小的时候走出去,接受了西方的教育,受到西方世界观的影响,接受西方美学的熏陶。当两种不同文化的东西融合在一起,我就会去思考。一定要知道我们什么地方是弱的,什么地方是强的,于是,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,但这不意味着只会崇洋媚外。
我们要思考自身怎么能够发展,如何实现进步,而不是一到那儿就认为国外的就是好,我们中国的都是“屎”。我面料一定是国外的,即便用了中国的面料,也说用的是国外的面料,这就是特别可怕的事情。
我觉得去时装周,去看“高定”,都很好。确实,我刚才说了,他们的思想和设计理念,的确很先进。我们中国的媒体多去国外看,把这些新鲜的资讯带给关注时尚的广大中国年轻人。信息越来越开放,我觉得特别好,这个是要肯定。然而,不能误导性地说,国外的时装周或者设计就是“神”,中国的都是“屎”。我一直强调的是,评价国外的东西,一定要有个度,要有自己的思考,要知道自己的底线。
统筹:朱 琳专题编辑:余雯汶采写:方李敏
设计/制作:李晓旭/王鹏推广:卢俊丞 陈惠珊